9月25日下午,我院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上古汉语语气词‘哉’的互动功能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梁银峰教授主讲,由suncitygroup太阳集团李艳芝老师主持,我院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师生踊跃参加。
梁银峰教授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字学,研究范围涉及汉语史、语法化和古文字等领域,研究专长是汉语历史语法和词汇。已出版学术著作7部,参编教材2种,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或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讲座伊始,梁银峰教授指出,关于某一具体的语气词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的说法不一,提出从言语互动的角度来探讨上古汉语语气词“哉”。梁教授介绍了贺文和齐沪扬两位学者关于语气的分类,认为汉语中的语气并不等同于情态,而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反映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言语互动。
讲座中,梁银峰教授首先回顾了古汉语学界关于上古汉语语气词“哉”的功能论述:围绕“哉”到底表达什么语气这一问题,学者们意见不一,主要分为多功能说、单功能说、不表语气三种观点。
其次,梁教授总结了上古汉语语气词的功能类型。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向听话人主要传递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命题信息,二是说话人对命题或听话人的态度。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对语气词的选择和使用不仅表明了说话人对命题的评价(情态功能类语气词),更重要的是表明了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态度,即传递自己的交际意图和情感色彩(互动功能类语气词)。
再次,基于上述理论,梁教授结合各类实例叙述了语气词“哉”的言语功能互动功能,梁教授结合《左传》《礼记》《论语》等出现的例子,说明了“哉”作为上古汉语言语互动功能类语气词的典型成员,用于不同句类中时的不同作用。
讲座最后,通过对比“哉”和“也”两个语气词,梁银峰教授强调研究语气词要突破传统的研究角度,探索更加适用于语气词特征的研究方法。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就讲座内容提出问题,气氛热烈,梁教授给予耐心的解释和回答,为同学们在言语交际功能角度认识语气词提供了思路。
编辑:徐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