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6日,suncitygroup太阳集团邀请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邓思颖来院进行学术交流。6日早,在孙春颖副院长的主持下,邓思颖教授作了题为“走进语言:浅谈比较分析”的学术讲座,我院师生踊跃参加。



主讲人介绍

邓思颖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并兼任该校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先后获文学士和哲学硕士学位,其后在加州大学尔湾校区获哲学博士学位。


讲座伊始,邓教授以语言的定义为切入点,指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系统,并引用朱德熙《语法讲义》将语法学划分为词法学与句法学,强调纯词汇比较不属于语法研究范畴。


接着,邓教授进一步聚焦词法与句法的比较,以“什么”的语**能为例展开分析。分析什么X”“X什么的结构差异,从元语言否定、根句要求等维度揭示二者语法属性的本质区别。


在跨方言比较方面,邓教授指出粤语的句末助词数量远超普通话且存在连用现象,其形成可能与谓语功能的语法化过程相关,而英语仅有尾句,与句末助词在结构和功能上截然不同。


关于全球华语的特点,邓教授从时代、地域、方言、语体四个维度构建分析体系,并以定当为例说明参数应用。词汇对比显示,全球华语在自行车”“出租车等常用词上存在更丰富的表达变体,方言词如褛(大衣)”“[kε](站立)等体现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


在结语部分,邓教授强调汉语研究应遵循观察描述解释的科学路径,通过严谨语料收集、客观现象分析和理论归纳,构建全球华语研究的规范框架,以揭示其演变规律。



在互动环节,老师同学们纷纷结合讲座内容提出疑问并进行探讨,李教授对于同学们提出来的华语词汇圈层分布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和回答,并从中文教学的角度来阐释,为同学们解答困惑。



讲座结尾,孙春颖老师总结到,邓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她强调,当前国际中文教育研究多关注教学实践,而对汉语本体的研究仍需多角度深入探索。邓教授的分享为师生们开拓了新思路,为汉语本体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编辑:唐娅欣